<tr id="mkw4m"><xmp id="mkw4m"><rt id="mkw4m"></rt>
首頁 滾動快訊 > 正文

親其師則信其道主要說明的是(親其師則信其道)

大家好,小甜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于親其師則信其道主要說明的是,親其師則信其道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含義: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

2、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首要條件。

3、出自:《學記》。

4、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5、原文: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6、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

7、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8、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9、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10、《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

11、”其此之謂乎!原文翻譯:大學開學時,官吏身穿朝服以素菜祭祀先圣先師,教育學生求學要首先具備謙虛和恭敬的態度;在祭祀時,齊頌《小雅》,練習三首(指《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從學習像這三首詩所描述的長幼有序,各自勸勵那樣去做官開始;學生入學時樂師的助手擊鼓召集學生,然后發放盛有所發經書的書筐,這樣是為了讓學生恭順于學業;夏楚兩件東西,是為了讓學生害怕,用以整肅學生的威儀;夏祭之前天子諸侯不視察學校,不考查學生經業,是為了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按自己的志愿去學習;教師時時觀察學生,而不加以指導,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讓學生在心里翻來覆去的思考,直到怎么想也想不通,想來想去都無法表達時,才去啟發,這樣學生才會牢牢地記在心里;如果有疑難問題必須請教老師時,則推舉學長一人請教老師,初學者只可以聽,不允許插嘴,教育學生要知道謙讓,長幼有序不能逾越次第。

12、這七點,教學的宗旨呀。

13、《記》中說:“凡學習,想做官的先學習管理,想做學者的先立志。

14、” 這就是它所要表達的意思呀。

15、拓展資料:《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于戰國晚期。

16、相傳為西漢戴圣編撰。

17、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18、《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

19、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

20、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21、《學記》鑒賞:《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

22、它從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學校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至師生關系、教師問題等方面,做了比較系統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論上的闡述。

23、其中很多東西,不僅是教育史上的首創,而且經過兩千多年教育實踐的檢驗,即使放在現代教學理論的范疇中,也仍然閃爍著生命的火花。

24、?[2]?《學記》的成書年代大約為公元前四世紀至三世紀,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25、《學記》全文共20節,1229個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內容相當豐富、精辟、 深刻,是我國先秦時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

26、《學記》主要論述了教育作用與目的、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以及教師問題等 有關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問題。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国产在线观看片a免费,久久综合网久久综合网,乱人伦无码中文视频,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