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萬千品味的特色小吃既是一個地方的品牌,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個城市餐飲文化的特質品味和形象風格。我們濟南的餐飲銷售額穩居全省首位,為山東省成為全國餐飲第一大省做出了貢獻。”
在濟南黃燜雞被廣泛關注之際,濟南市利用3月27日至3月28日周末兩天時間,舉辦品味濟南·名優特小吃美食文化節,濟南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孫戰宇在現場這樣介紹。
在本次小吃節期間,濟南市公布了“最受歡迎的濟南名優特小吃”名單,油旋、五香甜沫、老濟南把子肉、茶湯、黃燜雞等42款濟南小吃上榜。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另從濟南市商務局獲悉,2018年以來,山東省餐飲產值首次超越廣東省,成為餐飲的第一大省,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市餐飲產值一直位居全省首位。憑此優勢,濟南計劃申報“世界美食之都”。
黃燜雞走紅
近期,源自魯菜的濟南黃燜雞被媒體廣泛關注,迅速走紅。
起初,媒體關注黃燜雞主要是出于很多人不知道黃燜雞源自濟南。3月24日,齊魯網·閃電新聞報道稱,“經常加班點外賣的你,是不是也經常點‘黃燜雞米飯’?不可否認,黃燜雞米飯,可真是高懸外賣熱門榜榜單。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黃燜雞米飯’是魯菜,家鄉就在濟南!”
齊魯壹點3月24日的報道更是直接點評黃燜雞“墻內開花墻外香”:因為簡單可復制,2011年以后黃燜雞米飯就在全國各地開了花,而且江蘇等地的店鋪數量大有超過山東的趨勢。
隨后,媒體開始探討魯菜走出去的問題。
《濟南時報》3月26日評論稱,作為菜系之首,魯菜是起源于山東的齊魯風味,是四大菜系中最早形成的菜系,每道魯菜背后,除了地道的原材料和獨特的烹飪技藝之外,還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傳說。作為魯菜中的家常菜品,黃燜雞顯然為其他魯菜走出去“打了個樣”,是“出圈”最成功的選手。
為此,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好煮夫餐飲創始人竇大海曾分析,“官方可以引導企業適當延展黃燜雞的命名方式,在其名字上加上泉水或者泉城的標簽,應該會讓更多的人見到黃燜雞,想到濟南。”
“我們一直秉承匠人的精神,用我們的口味兒去征服市場,這是我們公司能做到今天的秘籍。在味道不打折的前提下,應將魯菜制作標準化、簡單化。”濟南楊銘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路這樣介紹魯菜走出去的經驗。
“吃”起來
事實上,濟南市官方意識到了“吃”的重要性。
自2016年起,濟南市連續舉辦了四屆魯菜美食文化節。在2017年美食文化節上,飯店協會為濟南市頒發了“魯菜美食之都”稱號。
目前,濟南市共有餐飲服務企業4.5萬余家,從業人員38萬多人。2018年以來,山東省餐飲產值首次超越廣東省,成為餐飲的第一大省。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市餐飲產值一直位居全省首位。
澎湃新聞還從濟南市商務局獲悉,濟南市計劃申報“世界美食之都”。
濟南市商務局給出的理由是,首先,濟南市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在區位、自然條件、文化底蘊方面均具優勢,已成為各類國際交往、商務活動、高端會議的首選福地和國際化會議廳。申報“世界美食之都”有利于提升濟南市的國際知名度,更能使濟南加快躋身國際大都市行列。
其次,充分體現孔子儒家思想的魯菜文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影響很大,作為“魯菜美食文化之都”,濟南市爭創“世界美食之都”,是濟南人乃至更多魯菜人的共同期待,濟南也需要這樣的“國際名片”。
另外,濟南市餐飲業人才輩出,目前擁有國寶級大師2人;烹飪巨匠2人,金匠2人,工匠5人;烹飪大師50多人,魯菜特級大師40人,魯菜大師200人。既有眾多傳承百年的經典魯菜餐飲老字號,又有深受人們喜愛、異軍突起的新魯菜后起之秀,這都為打造名副其實的“世界美食之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